黄河清风丝路人物 | 杨定、杨盛、杨难当
时间:2025-05-09 09:09:19 来源:兰州市纪委监委

后仇池国小传

杨定(?—394年),杨茂搜曾孙,后仇池国的开创者。前仇池国末年,继承权篡弑不常,杨定祖父杨守奴弑杀前仇池王杨初,无路可走之下,其子佛奴、佛狗逃奔前秦。

苻坚对于这样的投奔者从来都是大度欢迎的,他不仅接纳了佛奴、佛狗兄弟,还以女妻佛奴之子杨定。这样一来,杨佛奴父子从一个落难的投奔者转身变为华丽的皇亲国戚,杨定更是成了妥妥的驸马。可以设想,当杨定以驸马和名将的身份返回仇池时,他在白马氐人中的号召力必然是巨大的。因此,可以说灭前仇池之人是苻坚,启后仇池之人亦是苻坚。

淝水之战后,前秦解体,关中大乱。此时,勇猛善战的杨定成为苻坚所能依靠的重要力量,杨定也忠诚地为保卫苻坚而转战。太元十年(385年),慕容冲在骊山扯起了西燕旗号。苻坚憎恶慕容氏,所以与慕容冲的战斗最多,而领军将军杨定就是苻坚手下与慕容冲死战的重要将领。但总体上苻坚还是一败再败,最终在西逃时被姚苌所杀。

在失去了前秦靠山的无奈之下,杨定率部属逃奔上邽,招合“夷晋”(即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千余家,于历城(今成县北)建都,自号仇池公。不久,他改向东晋称臣,设仇池郡,取得了政治合法性,稳住了阵脚。可以看出,在南北动荡中,身处弱势的杨定有其聪明的自保之策,他是一个既勇敢善战,又机敏行政的杰出人才。

杨定立志为其岳父苻坚复仇。姚苌杀死了苻坚,所以杨定又与姚苌展开了殊死搏斗。太元十五年(390年),杨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攻下天水、略阳、陇城、翼城(今天水西),自称秦州牧、陇西王,拥有秦州之地,成为雄霸一方的割据者。史书称其政权为“后仇池国”。

遗憾的是,杨定妻弟苻崇为杨定招来了灭顶之灾。苻崇先投靠西秦的乞伏乾归,后被乞伏乾归驱逐,只好投奔杨定。杨定与苻崇联合对乞伏乾归作战,不幸于太元十九年(394年)中计,全军败没,杨定也被杀。可惜了这位文韬武略的氐族领袖。

杨定死后,其叔子杨盛(?—425年)继任仇池公。此时的仇池处于后秦、西秦、东晋的三方包围之中,处境堪危。但杨盛却也能辗转腾挪、左右逢源,他坚定地臣服于东晋,有选择性地请降于后秦,拼死抵抗西秦,体现出清晰的战略选择。

正因此,东晋曾封杨盛为辅国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北秦州刺史,后秦也曾封杨盛为益州牧、武都侯。义熙元年(405年),他击败乞伏乾归的进攻;义熙八年、十二年两次击退后秦的大规模进攻,始终能保有地盘,稳住阵脚。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晋建宋。对此,杨盛并不认可,所以一直沿用东晋的义熙年号,并对长子杨玄说:“吾年已老,当终为晋臣,汝善事宋帝可也。”我已经年老,不愿做贰臣,到你手里时,你就好好臣服刘宋吧。显然,杨氏思路清晰,南方的东晋、刘宋不仅实力较强,而且也是中华正朔之代表,向南称臣,既是向强力屈服,也是文化选择。

杨难当(?—464年),杨盛次子。杨盛长子杨玄继位四年而卒,杨难当为众所推,继任仇池公。他首先向刘宋称臣,元嘉七年(430年),宋文帝刘义隆封杨难当为武都王,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封杨难当为南秦王。

可以看出,两位南北英主都在用心拉拢仇池势力。其实这并非好事,因为如果杨难当二选一的话,那必然会招来另一方的猛烈攻击。而此时的刘义隆,正励精图治,图谋统一中原;拓跋焘更是统一北中国,空前强大。

处于两强中的杨难当进退两难,最终在元嘉十九年(442年),仇池被刘宋攻占,后仇池国宣告灭亡。杨难当逃奔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市),觐见拓跋焘。从平城到仇池千里之遥,杨难当再也纠合不起势力,只能是无奈地步入躺平养老的节奏,终老于平城。

(执笔:清辉    编辑:王丽娜)


来源:兰州市纪委监委 2025年05月09日)

相关信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