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新时代劳模展播 孙志强
2020年甘肃省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职业技能大赛 客运部 钱晨
“兰州轨迹”Vlog短视频大赛参赛作品第二名《溯》高晓峰
5月9日上午,由奥体中心站右线隧道始发的“金城4号”泥水平衡盾构机,在成功下穿黄河河床、黄河大堤等重大风险源后,顺利抵达深安黄河大桥北段中间风井,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奥体中心至世纪大道盾构穿黄区间右线隧道全线贯通。这意味着兰州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已成功攻克盾构下穿黄河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也标志着该区间隧道成为我国首条实现贯通的下穿黄河地铁隧道。奥体中心至世纪大道区间位于安宁区深安大桥上游,右线长约2119米,左线长约2133米,最大埋深40米。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可控,整个区间分两段施工,世纪大道站至黄河北岸风井段为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段,长约1100米,奥体中心站至黄河北岸风井段为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段,长约1000米,其中左右线下穿黄河段长度均为317米,“金城3号”土压平衡盾构机于2014年12月29日从世纪大道站右线向中间风井始发,“金城4号”泥水平衡盾构机于2015年9月21日从奥体中心站右线向中间风井始发。由于该区间地处黄河漫滩和黄河河道区域,施工环境极为复杂,为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可控,建设单位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十四局项目部及参建各方在施工前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早期完成了穿越黄河的详细地质勘探,在施工中不断摸索,制定出了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连续克服了地质条件较差、卵石含量高、地下水位高、渗透系数大和地层弱胶结等重重困难,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赴施工现场,就盾构下穿黄河安全风险控制、掘进过程中盾构机刀具更换等技术难题对症下药,逐一解决了气垫仓卵石滞排,排浆循环回路频繁堵塞,工作面气密性差,保压困难,容易失稳等一系列问题。在施工工法上,采取土压平衡盾构与泥水平衡盾构相结合施工方法,黄河北侧区间隧道采用施工效率高、环保节能好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黄河南侧及下穿黄河段采用安全风险可控程度高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两台盾构机均为全球隧道建设领域内最先进的土压平衡技术和泥水加压技术。经过227天紧张施工,“金城4号”泥水盾构机先后穿越南滨河路、黄河南岸河堤、黄河河道、黄河北岸河堤、北滨河路后,于5月9日上午掘进至深安大桥中间风井接收井,此外,“金城3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将于月底抵达中间风井接收井。根据计划安排,下一步施工单位将对“金城3号”土压平衡盾构机、“金城4号”泥水平衡盾构机拆解、吊出,分别运送至奥体中心站左线始发井、世纪大道左线始发井再次始发,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双线隧道贯通。
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及西客站配套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16年安全生产要点,通报了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2016年第一季度目标完成情况,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和资源开发项目2016年第一季度目标完成情况。会议对下一阶段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及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抓进度、保工期,加快重要节点工程建设进度,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是要抓质量,保安全,要继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线参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应急措施准备,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形势持续稳定。三是要抓管理,促规范,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会议强调,2016年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攻坚之年,各参建单位要按照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职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建设者要主动超前谋划,在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二是紧盯目标,狠抓落实,要切实把承担的任务抓牢、抓实、抓好,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任务落实、有始有终。三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1号线一期工程进度、2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工准备、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资源开发项目和建设规划报批等工作。四是严守红线,确保安全,要继续围绕“杜绝亡人事故”为目标,全力确保2016年兰州轨道交通安全平稳运行。五是转变作风,敢于担当,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解决好“不敢落实”的问题,勤于学习深入研究,解决好“不会落实”的问题,强化督查严肃问责,解决好“不愿落实”的问题。六是一岗双责,勤政廉洁,坚持“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着力把主体责任落得更实,把守纪律、讲规矩的“螺丝”拧得更紧,把纪律规矩的压力传导得更到位,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7月1日,由1号线一期工程铺轨二标段中铁一局项目部负责实施的东部市场至拱星墩区间左线隧道轨道铺设完成并开始区间内轨道工程车试跑工作。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整体道床总长55.5千米,单线长25.9千米,均为地下线整体道床,正线、出入段线、存车线、车辆段及停车场场内线路均采用重型钢轨。全线轨道铺设共分为两个标段实施,第一标段为陈官营站至小西湖站,铺轨基地位于土门墩站,由中铁三局项目部承建;第二标段为小西湖站至东岗站,铺轨基地位于东岗站,由中铁一局项目部承建。其中,第二标段小西湖至东岗站区段共经过车站11座,区间隧道20条,铺轨全长25.9千米。铺轨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项目部自今年3月进场以来,迅速开展施工前准备工作,并根据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进展制定了相应的铺轨工作任务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采取人工散铺的方式,加快区间轨道铺设施工进度。6月23日,该区间左线隧道完成轨道铺设工作,随后通过了监理单位轨道几何尺寸、钢筋焊接、模板支立等方面的安全质量检查。此次在区间隧道内开始轨道工程车试跑,标志着该区间隧道线路基本达到运车条件,可以进行后续施工,为下一步施工运输材料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进一步检测已铺设轨道平整度及舒适度。待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轨道整体铺设完成后,由相关质监部门对其进行验收并移交。根据计划安排,下一步施工单位将开始东部市场至拱星墩区间右线及拱星墩车站的轨道铺设施工,并适时开展拱星墩至焦家湾区间铺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