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风·丝路人物 | 索靖
时间:2025-04-10 09:10:08 来源:兰州市纪委监委

最好的章草书法家

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龙勒(今敦煌市)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索氏是大族,“累世官族”。汉武帝时,太中大夫索抚自河北巨鹿迁至敦煌,开启了敦煌索氏的序幕。此后,索氏一直都是地方性大族,但在敦煌之外则影响甚微。直到索靖的出现,才使索氏誉满士林,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此后,索氏子弟任职于各个政权,张澍《续敦煌实录》收录者竟达44人,足见这个家族在中古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索靖父索湛,任北地太守。少年索靖“有逸群之量”,在洛阳太学时,他与氾衷、张甝、索紾、索永五人同乡,且都才华耀眼,因号称“敦煌五龙”。可惜四人早卒,唯有索靖博通经史,兼及谶纬。由此推断,索靖出身儒生,学术水平颇高。正因此,名士傅玄、张华都与索靖关系密切。从咸宁初(275年),索靖开始了十余年的尚书郎生涯。尚书郎是朝廷高官的后备军,一般都会得到很好的迁升。因此,尚书郎多为俊彦。

索靖任尚书郎时,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也任此职(一般是一州一郎),他们三人都佩服索靖的学识与才华。另外,索靖的书法水平极高,他与擅长书法的尚书令卫瓘并称“一台二妙”。说实话,当看到索靖的这些朋友圈时,我们由衷佩服和羡慕,因为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时代精英。他们中,傅玄成为著名思想家,张华成为一代宰辅,潘岳为著名文学家,卫瓘是开国功臣、著名书法家,索靖后来也名满天下、垂范千秋,稍弱的顾荣也出身于江东望族,且为东晋重臣。

多年之后,索靖任雁门太守、酒泉太守等职。从这些任职推理,索靖平时应该也好谈兵,懂军事,给当政者留下能统军的印象,所以才委任他出守边地。此后的他,也一直任统军将领。元康初年(300年),他任梁王左司马,参与了平定关中氐人齐万年的战事。永宁元年(301年),他任卫将军,帮助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攻打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司马冏败亡后,他又帮着长沙王司马乂攻打司马颙。作战中,年过花甲的索靖伤重,不治而亡。

索靖本应该是学者、书法家,可时代把他推向了军事舞台,尤其是推向了“八王之乱”的漩涡,这大大降低了他辛苦征战的劳绩,令人遗憾。尽管他所接受的命令要么是来自朝廷(至少是以皇帝名义下的),要么是为了维护朝廷(比如讨伐司马伦),似乎师出有名,但说到底,“八王之乱”本无正义,所以索靖的征战也就减少了成色。在后世看来,不应过分苛责索靖,因为乱中的士大夫步履维艰、朝不保夕,只要他们能心向国家、不昧良心,就已经不错了,不应再去苛责这些没有主导权的人去履行正义。

索靖的书法在当时即已 “驰名海内”。首先,他有一个天然优势,他是草圣张芝姐姐之孙(应该呼张芝为“舅爷”),学书于张芝弟子韦诞,算是张芝再传弟子。其次,任尚书郎时,他与长他二十岁的顶头上司、尚书令卫瓘齐名。卫瓘权高位重,小小尚书郎能与尚书令齐名,说明索靖之“才艺绝人”绝非虚语。再次,他还与钟繇齐名,号称“钟索”。钟繇是王羲之之前最好的书法家,索靖与之齐名,说明索靖是公认的书法宗师,颍川钟氏、河东卫氏均为书法世家,张芝、张昶、索靖也算书法世家。可算匹敌。这也说明,书法是一个有趣的家学现象。

索靖的书法风格,梁武帝评价为“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这应该是描述其书法沉雄险劲。从现存索靖字迹来看,是清一色的章草体。与今草“贵流而畅”不同,章草“务简而便”,笔画多呈现简约厚朴的面貌。索靖章草在此基础上,使笔画更为纯净、温婉和优美,其折笔更近今草,从而形成清秀细腻、朴约险劲之风。

从书法发展的角度来看,索靖章草出于张芝而更胜张芝,“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即索靖章草更有韵味,这是古来共识(张芝贡献在创立今草)。同时,索靖与卫瓘齐名而更胜卫瓘,“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晋书?索靖传》),卫瓘的草书带有较多楷书笔意,难以比肩索靖书法的丰神俊骨。总之,在章草方面,索靖是当仁不让的大师,是章草领域里最杰出的书法家。

(执笔:清辉    编辑:王丽娜)


来源:兰州市纪委监委 2025年04月10日)

相关信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