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铁车辆架大修中的“黑科技”
发布时间: 2024-06-17 来源:RT轨道交通

QQ截图20240619110509.jpg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车辆维修基地智能化升级

自2014年开通运营以来

无锡地铁1、2号线各项设备设施

投入运行时间将近10年

为适应越来越多车辆逐步投入架大修

无锡地铁围绕

“车辆架大修数字化车间”建设

对车辆架大修场景和设备设施进行

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升级

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在西漳车辆维修基地

无锡地铁积极推进

“智慧架大修”实施方案

以标准化生产和工艺流程为手段

利用5G、AR、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

实现车辆架大修过程中的

设备监控、生产计划派发、

架修工单执行、作业数据采集等

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不断提升车辆架大修效率和质量

QQ截图20240619110612.jpg

车辆段调度室显示终端,可实时展示生产运转、生产预警、门禁权限、监控等信息。

QQ截图20240619110619.jpg=

智能物料柜,通过架大修信息平台,作业人根据工单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后,在指定货格领用与归还物料,物料消耗数据将上传平台用于物料消耗记录。

巧用地铁科研成果

高效有序完成车辆架大修检验

在地铁1、2号线首轮架大修中

无锡地铁根据LCU

(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

改造项目的经验成果

全面开展1、2号线电客车LCU改造工作

本次技术改造

在满足行业安全认证情况下

提升列车控制电路的整体可靠性

实现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生产检修效率

QQ截图20240619110628.jpg

与传统继电器相比

LCU具有无触点控制、故障率低、

运营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使用LCU替代传统继电器后

LCU能实时记录动作数据

提升列车控制电路的整体可靠性

提高生产检修效率

通过车地传输运行数据

实现智慧运维组网

车辆构架焊缝探伤机器人

一双“慧眼”隔空探伤

在车辆架大修过程中

列车构架是检查作业的重点项目

列车运行时

车轮和铁轨接触会产生高频振动

会使其列车架构出现疲劳裂纹

而这种裂纹仅凭肉眼难以辨别

有了探伤机器人“小蓝”的帮忙

就是用智能化代替人工检测

以一双“慧眼”隔空探伤

QQ截图20240619110638.jpg

目前

这台智能探伤机器人可完成

地铁1号线4种类型77个焊缝

2号线2种类型10个焊缝的探伤需求

工作效率提升40%

为地铁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QQ截图20240619110706.jpg

在当今这个网络化时代

5G、大数据、VR、AR等新兴技术

影响着各行各业

更引领着地铁行业的发展走向

下一步

无锡地铁将紧跟时代步伐

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模式

持续推动地铁向

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大步迈进